滿江紅科 AZOLLACEAE
20


  小型浮水蕨類,具甚短的橫走莖;根由莖上懸垂於水中,表面有許多根毛。葉分成2部分;上半部浮於水面,上表面有許多顆粒狀突起,於冬天時變紅;下半部浸於水中,薄,透明狀,1層細胞厚。孢子囊果分小孢子囊果(球形)及大孢子囊果(卵形)。

1. 羽葉滿江紅Azolla pinnata R. Br. (圖1) (照5051)
  葉互生排成2列(均指浮在水面的部分),呈長方形狀。
  生長在全島低中海拔的水池中,植物體漂浮在水面。
  羽葉滿江紅與中國滿江紅(A. imbricata (Forst.) Nakai)是否為同物異名仍有爭議。臺灣的滿江紅學名在大多數的文獻皆採用羽葉滿江紅,但在亞洲的中國大陸、日本和琉球的部份植物誌中採用中國滿江紅(如Shen, 1961),在菲律賓的文獻上則採用A. pinnata var. imbricata (Forst.) Bonap.。Sweet & Hills (1971)認為羽葉滿江紅一名應限用於西歐產種類,並認為中國滿江紅為另一個獨立種,但有澳洲學者指出,在Sweet & Hills所引證的標本中,事實上可見到許多「羽葉滿江紅」與「中國滿江紅」的中間型,因此中國滿江紅宜處理為羽葉滿江紅之同物異名。由於目前多數滿江紅研究相關文獻(如Follieri, 1977)皆採用「羽葉滿江紅」代表歐亞大陸與東南亞產種類,因此,我們在本書中仍採用A. pinnata
  據說臺灣尚有日本滿江紅(A. japonica Fr. & Sav.),並謂可見於東北部沿海的水田中。這種日本滿江紅的葉浮水部份密生,呈菱形狀,表面沒有明顯的小突起,根上的根毛早期就脫落而顯得光滑。滿江紅的葉浮水部份疏生,呈長方形狀,表面有明顯的小突起,根上的根毛宿存。因為我們尚未見到所謂日本滿江紅植物的證據標本,此處僅列出以為參考。


圖 1 羽葉滿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