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韭科 ISOETACEAE
21


  沉水性蕨類;球莖2-4裂,下部生根,上部長葉。葉線形,前端逐漸變狹,橫切面近半圓形。孢子囊生於孢子葉的基部。孢子葉下端變寬大。

1. 臺灣水韭 Isoetes taiwanensis DeVol (照5253)
  沉水性蕨類,葉長7-24 cm。莖鱗莖狀,葉叢生,長7-24 cm,內側稍平,外側微凸,葉肉內有四氣室。莖短縮肥厚呈塊狀,能次生肥大生長。孢子囊長於葉下端之內側,能產生大小兩種孢子。孢子為異形孢子,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著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葉上。
  本種僅生長在七星山夢幻湖中。初由徐國士及張惠珠二人發現,爾後由臺大植物系棣慕華教授發表為新種(DeVol, 1972)。本種在生物地理與保育生物學上有其指標性的意義,曾被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入保護。由於夢幻湖之水域面積持續縮減,以及其它挺水植物的競爭,部份學者建議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其它區域進行移地復育。關於臺灣水韭形態與胚胎學方面的研究可見黃淑芳(1982、1987)、Britton & Brunton (1991)、Chiang (1976)及Huang et al. (1992)。生態與保育方面之研究論述可見李(1988)、張(2001)、張與徐(1977)、張與邱(2000)、張與楊(1998)、黃等(1988)、黃與楊(1991)、鄭(1987)、及Chang & Hsu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