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常直立,無鱗片。葉片1回或2回羽裂或羽狀;小羽片具游離葉脈(葉脈由小葉片基部或中脈向前或兩側延伸而相互不連合成網狀);葉柄無鱗片。孢子囊成簇狀生於小羽軸兩側。
1. 假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 (照57)
營養性及生殖性葉片不同型。營養性葉片2回羽狀深裂;小羽片披針形,長5-10 cm。生殖性葉片先長出。孢子囊近球形。
生長在宜蘭縣一帶靠近中央山脈低海拔山區池沼中。為挺水性蕨類。
假紫萁最初由日人Ohwi在宜蘭的四季採得,但是確實的採集地點一直不為人知。民國69年植物體在宜蘭 埤中再度被楊遠波採獲。爾後,在草埤及加羅湖群中相繼被發現,由於加羅湖群離四季不遠,推測Ohwi採得的標本可能來自此湖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