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狸藻(U. vulgaris L. var. tenuicaulis Miki)在李振宇(1988)及Taylor(1989)的研究中都被視為南方狸藻的同物異名,並指出真正的野狸藻(U. vulgaris L.)僅分布舊北區西部。雖然Taylor曾在馬來植物誌(1977)中清楚指出「南方狸藻並不結果」,但其它作者卻又經常在文獻中描述「南方狸藻的果實」,因此所謂「南方狸藻」與「臺灣產族群」的身份仍有待進一步的釐清。狸藻的分類十分困難,外部形態與生殖方式容易被水域營養狀態所影響,歪卵狀囊之形態並不穩定,部份種類不常開花,亦無根可供染色體研究之用。對狸藻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傅秀蘭(1997)、Komiya (1972)*、李振宇 (1988)與Taylor (1989)的論文。

3. 挖耳草 Utricularia bifida L. (照123124125)
  走莖纖細,具白色多分枝地下莖(假根)。葉少至多數,葉片狹線形或線狀倒披針形,全緣,先端圓或略銳尖。囊多生於走莖上,球形,具短柄,開口基部具2彎曲刺狀附屬物。花序光滑,具鱗片,具基生苞片。花黃色。果梗明顯彎曲。
本種分布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的沼澤、濕地或水田中。數量遠比紫花挖耳草普遍。
  本種與紫花挖耳草的主要區別在於其上唇瓣較圓、非捕蟲葉僅具一條明顯的中脈。

4. 長距挖耳草 Utricularia caerulea L. (照126)
  歪卵狀囊疏鬆排於莖,地下莖及葉上;地下莖絲狀。葉小,線至倒卵狀鏟形。歪卵狀囊囊口具1長喙,喙緣具許多腺體。基生花軸細長,長10-25 cm,少數具鱗片;苞片中著。花常4-10朵,紫紅色;小花梗極短。蒴果球形,包於宿存花萼內且與之等長。
  本種分布於臺北至新竹之低海拔濕地,數量極少。

5. 絲葉狸藻(疣狸藻、球狸藻) Utricularia gibba L.
Utricularia exoleta R. Br.
  植物體光滑,歪卵狀囊疏鬆排於莖及葉上;具地下莖﹔走莖細長,多分枝。葉1-3回叉狀分枝,每裂片絲狀。歪卵狀囊囊口具2刺毛。基生花軸長5-12 cm;鱗片1-4,膜質,卵形;苞片基著。花1-3朵,黃色;花梗長3-4 mm。蒴果球形。
  全島各地低海拔地區的濕地或池沼中。
本種的形態變化極大,臺灣各地產的絲葉狸藻是否皆為同一種仍有待研究。

6. 小狸藻 Utricularia minor L.
  浮水或生於水中具細長莖之水生草本。葉長於1 cm,兩型,羽裂者末小羽片圓,掌狀者末小羽片扁平。歪卵狀囊相當少,斜卵形,短柄,開口兩側具單生毛,且上半部具2長分枝毛。目前在臺灣尚未見到花。
僅在宜蘭縣南澳神秘湖水邊濕地有少許採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