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依水深而變。花單生,黃色,具1長花梗;萼片5,卵形至鏟狀卵形;花瓣多數;雄蕊多數;花柱及柱頭帶紅色。果實闊卵狀球形。
約80年前,日人Shimada在桃園一帶水池中採得臺灣萍蓬草,經Hayata鑑定結果是新種,而取其姓命名。此後,至1984年才由陳擎霞教授在桃園再度採得此種植物標本。採集地在八張犛,而後在桃園與新竹其他數個水池中又發現。然過去有關臺灣萍蓬草在臺灣南部之記錄,根據標本的查證,為冠果草的誤訂。為了不使這種臺灣特有而稀少的植物絕跡,八張犛的部份水池已由桃園縣政府保存,而且將植物體移至台灣多處人工水池生長。此外,亦贈送數株予美國佛羅里達州研究睡蓮的機構。
臺灣萍蓬草的花全年開放,且易結果實,是一良好的觀賞植物。
在北部的水池中尚有1種引進栽培的日本萍蓬草
(Nuphar japonicum DC.) (照165),被取為花材。這種的葉片近卵形,挺出水面,花柱黃色(臺灣萍蓬草花柱帶紅色,葉浮在水面)。
3. 藍睡蓮 Nymphaea stellata
Willd.
植物體具粗大地下莖。葉多浮於水面,紙質,橢圓狀圓形,近全緣或邊緣不規則之明顯波狀,上面綠色,下面帶紫色。花灰藍色;萼片常4;花瓣多數;雄蕊多數,最外者花瓣狀,花藥線形,內向開裂。果實球形或橢圓形,於水面下不規則開裂。
臺灣的睡蓮屬最早在日據時代記錄為兩種,即本種和下一種。這兩種均被記載產於日月潭、桃園新竹一帶。推測,以當時在許多地方未遭受人為破壞,這兩種植物很可能為臺灣原生者。這些年來,許多平地沼澤在人為嚴重干擾下,如養魚、填平利用等,這兩者已不復見於野外。而且多年來在外來種大量引進及栽植下,已不知是否尚有其他原生種。
4. 睡蓮 (子午蓮) 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
與上一種相近,但葉卵狀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帶棕或紅色。花白色。
分佈於中北部沼澤地或水池中,曾於桃園、南投有採集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