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根據標本檢查,蠶繭草僅有採自東部的記錄。
  以往蠶繭草的標本,多為早苗蓼、白苦柱、毛蓼的誤訂;林春吉書上的照片近於P. longisetum或其雜交種。

9. 白苦柱Polygonum lanatum Roxb. (照184)
  全株密被白色長捲曲狀綿毛,節膨大。葉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漸尖至楔形;葉柄兩側具狹翼;托葉鞘管狀,無或被極短緣毛,基部脈多呈紅色。
  全省廣泛分布於低海拔地區,路邊、水溝及田地常見,常可見和早苗蓼生長於同一區域。

10. 早苗蓼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圖20)
             (照185)
  莖綠至帶綠之黃色,具多數紅斑,光滑或被疏鬆絹狀毛;節膨大。葉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具棕色腺斑,脈及邊緣被直柔毛,有些植株下半部葉下面被密綿毛;葉柄長0.2-1 cm,向下延伸,被直柔毛,常帶紅色。
  廣泛分布於全省的溼地;路旁較乾旱地有時亦生長。

11. 盤腺蓼
Polygonum micranthum
Meisn.
        (照186187188)
  莖光滑至被疏鬆直柔毛,常於較低節處生根;節稍膨大。葉無柄至

圖 20 早苗蓼

短柄,線狀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至鈍形,兩面被直柔毛至剛伏毛,下面稍被綠腺毛;葉柄長0-0.2 cm;托葉鞘管狀,被剛伏毛,頂端銳尖,被緣毛,疏鬆直柔毛。
  本種廣泛分布於全島的低海拔濕地與溪流中,為臺灣產蓼科植物中最常沉水生長的種類,其形態變化極大,鑑定時宜以花果為準。

12. 紅蓼 Polygonum orientale L. (照189190)
  莖綠色;節膨大。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鈍形至稍心形,被緣毛;葉柄長3-11 cm,常帶紅色;托葉鞘管狀,上半部邊緣擴展至葉狀,綠色,被緣毛,下半部脈常紅色。
  東北部及中南部尤其宜蘭、雲林至台南廣泛分布。

13. 節花路蓼(假扁蓄) Polygonum plebeium R. Br. (照191192)
  莖多綠色或帶紅色,光滑,具縱溝紋。葉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側脈不明顯;葉柄短至無柄;托葉鞘薄膜狀,光滑,邊緣破裂呈不規則撕碎尖條狀,鞘脈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