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蕹科 APONOGETONACEAE
115

 

  淡水多年生草本,具沉水葉及浮水葉;根莖塊狀。葉基生,長披針形,線形至長橢圓形,具少數主要的平行脈及數條橫生的小葉脈。花常兩性或稀因發育不全為單性,無或具分枝之穗狀花序,無苞片;花被 1-3裂,花瓣狀或苞片狀,或缺如;雄蕊常 6枚或更多,離生,排成2輪,宿存;雌蕊具3至6個離生無柄心皮,上位。蓇葖果。
  本科分布於非洲與亞洲,全科皆為重要的水生觀賞植物。臺灣有1屬(水蕹屬) (照265) 及1種。

1. 水蕹
Aponogeton taiwanensis Masamune
  多年生具球形塊莖之草本。葉長橢圓形,長約 4 cm,寬 2 cm,頂端鈍形,基部心形至圓形或稍楔形,具2或3 條縱脈及許多橫生小脈位於兩邊,柄長約8 cm。花疏鬆排列,具總花梗;花被2裂,倒卵形,長1.5 mm;雄蕊6,長1 mm;心皮 3,斜卵形。果實長橢圓形,頂端常凸尖,長 4 mm,寬 1.5 mm;種子常1,長橢圓形,長3 mm,寬1 mm。
  本種由Masamune於1941年發表,模式標本採自桃園,現今藏於台灣大學植物學系標本館中,但已殘破不全。除了該標本外,未見其它標本。Masamune在發表文中附一張王仁禮先生所繪的植物圖。以後,Masamune認為應與A.
natans Engl. & Krause 相同,而處理為其異名。現今,因只有一份殘破的標本可參考,故本種之描述文是由Masamune發表新種的拉丁文描述翻譯而來。
  1980年,經與Dr. van Bruggen 博士討論結果,認為本種應與A.
natans不同,但卻極似A. lakhonensis Camus.。由於模式標本已殘破不全,且王仁禮先生所繪之圖上不見重點特徵,致無法判斷兩種是否相同,故今仍保留Masamune所發表之學名。在原產地無法再採得本屬標本下,A. taiwanensis是否為A. lakhonensis,將永遠是個謎。近年來,李松柏(1998)在台中縣一帶再度採得本屬的植物,雖經訪談當地人士認為該種水蕹應為原生種類,由於一直未見花果而無法鑑定學名。事實上在1992年左右,曾有中原大學學生於桃園平鎮地區水塘內採得1種水蕹,但因臺灣自80年代後曾大量進口A. natans的球莖,所以這份標本是否為原生植物或即為A. taiwanensis亦難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