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菲律賓穀精草(水社榖精草、日月潭穀精草)
Eriocaulon truncatum Buch.-Ham. ex Mart.
(圖55) (照313)
Eriocaulon merrillii Ruhland ex Perkins
Eriocaulon suishaense Hayata
葉條形,扁平,頂端漸尖,長約2-10 cm,寬2-5 mm,6-10條葉脈。頭狀花序半球形,直徑3-4 mm;雌花萼片披針或倒披針形,花瓣披針形;雄花萼片倒卵形,花瓣卵至線形;花托光滑。種子橢圓形,具長方形網紋。
產於全島地區沼澤地上或水田中。
張志憲於 (1999) 處理E. merrillii與本種為同種。除了上述6種外,近兩年來,李松柏等人(Li
et al., 2000)根據嘉義市所採集的標本報導了泰山穀精草(E. taishanense
F. Z. Li)新紀錄種。泰山穀精草原僅知分佈在中國山東泰山,雖然水生植物經常有不連續分佈的情況發生,但因該份引證標本的特徵與原始文獻描述不符,在此我們對這個種類持保留的態度。陳(2001)中又將泰山穀精草處理為小田氏穀精草(E.
odashimai Masamune)的異名。但小田氏穀精草的模式標本採自海南島,與山東所屬的植物地理區有相當大的差異,兩者是否同種,仍待查證。然Ma
et al. (2000)在中國植物誌中則認為泰山穀精草與白藥穀精草最為近似。
以往的記錄中,臺灣尚有高山穀精草(E. alpestre Hook. &
Thomps. ex Korn.)及小穀精草(E. luzulifolium Mart.)
2種。但因為沒有任何證據標本可查,僅於本文中提及,留待日後考證。此外,以穀精草的分佈、多樣性與臺灣鄰近地區的穀精草相推論,臺灣應不止有6種穀精草,有更多的種類仍待發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