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水禾 Hygroryza aristata
(Retz.) Nees ex Wight&Arn. (照317)
多年生浮水或部份沉水性草本;莖匍匐性,節上有羽狀鬚根。葉片卵狀橢圓形,長3-7 cm,先端銳尖或鈍;葉舌短,膜質;葉鞘膨大呈囊狀,具橫脈。疏鬆的圓錐花序。小穗具1朵兩性小花,縱扁;外內穎均無;外稃與小穗等長,先端有1長芒,外面被細刺毛;雄蕊6枚。
水禾最初由民國49年由許建昌教授在宜蘭縣蘇澳採得,以後陸續有高木村先生及日人Shimada在同樣地點採得。之後,不再有採集記錄,即使許教授及當時為助理的郭長生教授前往原採集地點亦無所獲。近年來,在宜蘭地區又再度發現大面積生長的水禾。但據悉,該新發現的水禾乃自丹麥的水草栽培場引入後,再經人為流放的結果。目前該地的個體群尚未觀察到開花與結果。
6. 膜稃草 Hymenachne pseudointerrupta
Miill.
稈粗大,海棉質,具髓,基部匍匐,前端斜上。葉片狹條形,長15-35 cm,葉基心形抱莖;葉舌短,頂端平截;葉鞘具緣毛。緊縮的圓錐花序。小穗披針形,內有2朵小花;外穎明顯短於內穎,僅具1中脈;內穎具5脈,先端尾狀漸尖;外稃具芒狀突尖。
北部和南部的溝渠、水池附近濕地上生長。
7. 柳葉箬 Isachne globosa
(Thunb.) O. Kuntze (照318)
稈基部匍匐,而後直立,中空。葉片狹披針形,長2-8 cm;葉舌為1圈長纖毛;葉鞘具毛緣。展開的圓錐花序;分枝有黃色腫大的腺體。小穗橢圓狀圓形,綠色或帶紫色,內有2朵孕性小花;外穎與內穎等長,都有9條脈。
生長在全島平地水田、水塘或沼澤中。
8. 毛瘤鴨嘴草 Ischaemum barbatum
Retz. var. gibbum (Trin.) Ohwi
植物體被毛。稈實心,基部匍匐。葉片披針形或狹條形,長約10 cm,基部有時狹;葉舌膜質,長不及2 mm,扁矩形,上端撕裂狀,外表面被毛。2總狀花序緊靠。小穗成對,一有柄,一無柄,有芒,內有2(或有時1)朵小花;外穎與小穗等長,外面具明顯橫皺紋(水生種類),有多條脈;內穎中央脊狀突起;上位外稃透明狀,上端具1芒(小穗的芒)。
全島的濕地上,如溝渠兩邊、水田四周、水塘旁等地都可能生長。
除了本種外,在水田四周也可見田間鴨嘴草,後者的葉上下表面和葉鞘上無毛和葉舌前端全緣不撕裂,可茲區別。
9. 李氏禾 Leersia hexandra
Sw. (照319,320)
稈基部匍匐;節明顯膨大,密佈倒生毛。葉片線狀披針形,長可達15 cm,灰綠色,表面被短粗毛;葉舌膜質,長約2 mm,頂端平截;葉鞘疏生短硬毛。圓錐花序。小穗明顯縱扁(兩側壓扁),無柄,無穎,內有1朵小花;外稃與內稃近等長,具5脈,中脈背面突起呈龍骨狀;內稃具3脈;雄蕊6。
這種植物的莖纖細,長可達1 m,基部長在水邊濕地土壤上,其餘部份可浮在水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