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開卡蘆 Phragmites karka (Retz.)
Trin. ex Steud. (照324)
高大具地下莖的禾草;稈高2-5 m,直徑0.5-2 cm。葉片線狀披針形;葉舌長不及0.5 mm,上端平截,有白色緣毛。圓錐花序。小穗有3-6朵小花,長6-12
mm,最下朵為雄花或中空;外穎長4-5 mm;內穎略長,光滑無毛,具3或5脈;稃具3脈或1脈;基盤延長成小穗軸,有許多白色長絹毛。
長在溝渠、沼澤地或水塘,全島平地都有。
根據臺灣植物誌第1版及第2版所述,臺灣本屬有2種,一種是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 (Cavan.) Trin. ex
Steud.),另一種是本種。兩種的差別是本種葉舌短於0.5 mm及小穗長不及12 mm,而蘆葦的葉舌長約1 mm及小穗長12-18 mm。
許建昌博士在1975年所出版的臺灣常見植物圖鑑VII上冊第229至232頁中都有這兩種的圖及描述。從該等圖及描述看來,這兩種都是開卡蘆。而臺灣植物誌英文版中的描述和圖鑑中的相同。初島住彥在1971年所著的琉球植物誌中並沒有指出蘆葦分佈於臺灣(其他植物如臺灣分佈,他會註明)。1997年,日人島袋敬一也同樣未指出蘆葦分布在臺灣。因此,究竟臺灣有沒有蘆葦仍待查證。
根據初島住彥和島袋敬一記載,臺灣還有1種本屬植物,是日本蘆葦(P. japonica Steud.),此文中並未描述它的外表特徵。因此,臺灣的蘆葦屬究竟有幾種?它們的分佈如何?實待進一步的研究。
15. 大偽針茅 Pseudoraphis spinescens
(R. Br.) Vickery
植物體匍匐,前端浮於水面;節上被毛。葉片線狀披針形;葉舌膜質,短;葉鞘口兩邊有三角形狀短耳。近穗狀的總狀花序,排成總狀,每一總狀花序末端有1長於小穗的剛毛;花序軸扁。小穗圓或略扁,披針形,內有2朵小花;外穎透明,遠小於內穎;內穎即小穗的長度,兩邊內捲,脈上有剛毛。
漂浮性的水生禾草,長在全島平地水池、水田或溝渠中。
16. 囊穎草 Sacciolepis indica
(L.) Chase (照325,326)
稈直立,纖細。葉片狹帶形,向前端漸窄;葉舌膜質,短。短總狀花序緊縮排成總狀(形成一細長圓柱狀)。小穗無芒,略成囊狀,有短柄,內有2朵小花;外穎長約為內穎長的一半,光滑無毛;內穎外表面有短直毛,有7-11條脈。
全島平地的沼澤地,溪流邊或水田邊。
17. 稃藎 Sphaerocaryum malaccense
(Trin.) Pilger (照327)
匍匐性禾草,於節上生根。葉片卵形,基部抱莖,近基部1/2的葉緣有緣毛;葉舌短,具緣毛;葉鞘明顯短於節間,邊緣具許多緣毛。展開的圓錐花序,分枝細且多。小穗短小,內有1朵小花;外穎略長於小穗長的一半;內穎與小穗等長;外稃與內稃與小穗等長,外面均被短柔毛。
本島中部及北部的沼澤地區或潮濕地上。在較大型的水域中,本種植物經常與其它植物形成大型的漂浮草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