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1. 無尾水篩(瘤果簀藻) Blyxa aubertii
      Rich (圖59)(照329330)
  淡水的一年生草本;莖缺。葉基生,基部具鞘,帶形。佛焰苞具總花梗,略扁,具1花。花兩性,偶單性;萼片3,線形,綠色;花瓣3,較萼片長,白或紅色;雄蕊3-9;雌蕊3;柱頭3;子房線形。果實線形,由佛焰苞包圍;種子多數,有疣或具鈍刺。
  這種和下兩種多分佈於臺灣的北部和中部,尤其其中的日本簣藻,僅限生長於臺灣的北部。
  這屬的植物都是淡水性的,可長在水溝或水田中。它們的植物體大小因水的深度而異。通常在流水或水深的環境下,植物體都較大,葉長;長在淺水中如水田的環境下,植物體小,葉短。它們的花是在水面上開放。花瓣細長,不很明顯,有白色的,也有紅色的。


圖 59 無尾水篩
  臺灣有3種水篩,其中日本水篩
(B. japonica)是有莖的,另外兩種是無莖的,即有尾水篩(B. echinosperma)和本種。這兩種的外表形態極近相似,無法分辨,唯一可以分別的特徵就是種子表面的性狀。本種種子表面無刺,僅有疣狀突起;另種的種子在兩端有尾狀長刺,其餘表面有短刺。部份學者因此把兩種處理同種下的不同變種。是否如此,仍待驗證。
  根據Cook (1983)等人的研究,水篩屬在世界上約有9-20種(依據不同的種定義),分佈在亞洲、非洲和澳洲。這屬的整株植物體都浸埋在水中生長;葉呈半透明狀。

2. 有尾水篩(臺灣簀藻) Blyxa echinosperma (Clarke) Hook. f. (圖60)(照331332)
  與上一種相似,但種子具刺,兩端具尾刺。
  這種水篩和前一種的分佈範圍是重疊的,有時兩種可在同一地方生長,如水田或溝渠中。曾有學者認為本種應視為前種的變種,學名組合為Blyxa aubertii var. echinosperma (C.B. Clarke) C.D.K. Cook & R. Luond,但我們根據兩者共域分布、未見中間型個體及其它形態特徵,認為兩者應處理為兩個獨立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