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4. 拂尾藻 (拂塵尾藻、草茨藻)
 Najas graminea Del. (圖77) (照366)
  葉線形,長1-2.5 cm,先端銳尖,密細鋸齒緣;葉鞘具長三角形葉耳。雄花無佛焰苞,花藥4室,橢圓形,具小花梗;雌花無佛焰苞,柱頭2。種子卵形;種脊明顯;網紋五角形至六角形或正方形。
  廣泛生長在全島及蘭嶼之水田或池塘中。本種為1多倍體複合群(polyploid complex)(You et al., 1991),臺灣各地族群之細胞生物地理與來源尚待研究。

5. 印度茨藻 Najas indica (Willd.) Cham.
           (圖78)(照367)
  莖多分枝。葉直或稍向後彎,先端銳尖,鋸齒緣,長達2.5 cm,基部具鞘
。雄花常單生,包在佛焰苞內,花藥4室;雌花無佛焰苞。種子橢圓形,網紋近正方形或正方形。


圖 76 纖細茨藻

  已知分布地點為臺北士林、南港、深坑、桃園大溪、雲林虎尾、臺南保安與高雄市。
  Triest & Uotila (1986)在發表東方茨藻(N. orientalis)的原始文獻中,認為臺灣目前所記載的印度茨澡為東方茨藻的誤定,中國植物誌中(第8卷第120頁)亦採用此觀點。然在中國植物誌中認為發表年代較早的中華茨藻(N. chinensis N. Z. Wang, 1985)為東方茨藻之同物異名;如果無誤,東方茨藻的有效學名應根據命名優先權被更正為N. chinensis。不過,仍待未來檢查過N. chinensis的模式標本才能確定兩者是否為同一物種。目前,本書暫採N. indica代表臺灣此類植物。


圖 77 拂尾藻


圖 78 印度茨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