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大茨藻 Najas marina L.
(圖79)
雌雄異株,莖多分枝,光滑或具疏刺。葉扁平,先端鈍形,鋸齒狀,下表面常具刺,長2-4 cm,寬達4 mm,具鞘,無葉耳。雌花單生,無佛焰苞,柱頭2或3。種子稍不對稱,橢圓形至卵形。
本種在已往僅於高雄澄清湖及嘉義海邊的防風林中有2筆採集記錄,但已無近年的報導。本種在國外多分布於近海的溝渠或河口濕地。
7. 小茨藻 Najas minor Allioni
(圖80) (照368)
葉向後彎,先端銳尖或鈍形,細齒緣,長約1.5 cm;葉耳具刺,截形至圓形。雄花單生,包在佛焰苞內,花藥1室,橢圓形;雌花大多單生,無佛焰苞
。種子狹橢圓形,稍彎曲,網紋橫扁。
臺灣全島的水田、水池或積水處都可能是它生長的地方。本種之外形變化極大,葉片有時很捲曲,容易被誤訂為其它種類。
除了上述7種茨藻外,臺灣尚有2種茨藻被文獻所記載。小倉茨藻(被部份文獻誤譯為澳古茨藻) (N.
oguraensis Miki)首見於林春吉先生(2000)的著作中。作者雖曾見過數份鑑定為該種名的標本,但在沒有花果的狀況下,無法證實其為小倉茨藻或小茨藻之大型個體。由於所謂小倉茨藻的生育地在近年來大多已遭破壞,因此該種植物的身份尤待未來的釐清。此外,在臺灣的中北部,尚有種自水草栽培場逸出而歸化的茨藻,很可能是原產於美洲的瓜達魯帕茨藻(Najas
guadalupensis (Spreng) Morong) (照369),但有待進一步的確認與鑑定。
鑑定茨藻的種類,必須要有花有果的情形下,才能進行,只依葉部的外形特徵是相當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