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島四面環海,西臨臺灣海峽,平均深度為60公尺,東依太平洋,平均深度則為6000公尺,受到潮汐、波浪與海流的交互作用影響。同時臺灣海岸本身多樣的地質結構與所組成的岩石性質軟硬不同,使得臺灣島嶼的海岸地形呈現相當多的變化。一般而言,臺灣北部主要是屬於岩岸地形,西部屬於泥沙岸地形,東部為斷崖及礫灘海岸,南部則為珊瑚礁地形。此外,臺灣本島多高山,河川多為短而湍急,西部河川流向是由東向西流,東部流向則為西向東流,河流沖刷常帶來大量泥沙沈積在河口,其他海岸線則受到潮汐、海浪不斷的沖擊,日益呈現受侵蝕的現象,因此,隨著自然界的海岸堆積、搬運、侵蝕作用,海岸地形更有著豐富的動態變化。
由於氣候、海流及不同的海岸地質、地形, |
|
使得海洋生物組成不同,更會影響海藻的分佈與生長,因此透過瞭解臺灣主要的地形變化,將能更深度的瞭解海藻的分佈及生長的變化。
臺灣主要海岸地形
東北角-
臺灣東北部海岸地質主要為砂頁岩互層,由於受到東北季風強烈吹襲,海浪持續沖擊海岸岩層,將質地較軟的部分侵蝕形成內凹的灣澳,留下堅硬的部分則為突出的岬角,同時在海浪的侵蝕之下各種海蝕地形亦相當發達,包括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洞等。因此,崎嶇多變的灣岬即為東北角最主要的海岸地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