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yopsidales 羽藻目 |
Caulerpaceae 蕨藻科 |
|
|
總狀蕨藻棒狀變種
|
拉丁學名 |
Caluerpa racemosa v. laetevirens
(Montagne)Weber-van Bosse |
同種異名 |
Caulerpa laetevirens |
發表文獻 |
Ann. Jar. Bot. Buit., v. 15, p. 368, 1898. |
形態特徵 |
藻體攀生,具有匍匐枝及直立枝部份,色澤呈鮮綠色,其上具直立枝,約5cm高,且周圍具有密集的棒狀小校,其頂端圓.
滑且稍呈膨大,外觀類似桑梅或葡萄串,其梗約1∼2mm長。底部的匍匐校系呈圓柱狀,下方具有白色的纖維鬚狀假根,且緊密附著於基質上。枝條間的內部並無細胞壁分隔,然而具有似指狀的分隔帶呈些微的區分。附岩性。多核。 |
生殖結構 |
無世代交替。無性生殖乃產生具有4鞭毛游動孢子,或直接藉由斷裂方式來繼續生長。有性生殖則產生2鞭毛的頂生配子,於直立校產生,並由表面之突起釋出。 |
臺灣分布 |
白砂灣、鵝鑾鼻、和平島、馬崗 |
世界分布 |
中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