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3 |
蜘蛛絲與蜘蛛網 無論是造網性或徘徊性的蜘蛛,在其一生當中總是和「絲」脫離不了關係的。而所有的蜘蛛絲都是在絲腺合成,再由細管輸送到身體後方的絲疣以及篩板上。每個腺體都擁有自己的吐絲管(spigot),吐絲管先端就是腺體的開口所在。在外觀上,吐絲管為絲疣上的突出物,不同的腺體其形狀大小也不相同,吐絲管內有控制閥,以控制吐絲的量。 蜘蛛絲是由一種叫做α-角蛋白(α-keratin)的蛋白質所構成。當其在體內時是呈濃稠的膠狀物質,具有α-雙螺旋的胺基酸鏈結構;抽出後,膠狀的蛋白質經由物理作用,即刻轉變為β-摺片狀的固態結構,使蜘蛛絲像鋼絲般堅韌。 最原始的蜘蛛絲是沒有黏性的,主要是用來平鋪在洞口附近,當作羈絆獵物並傳遞訊息之用。以後隨著蜘蛛的演化,絲的形態亦隨之多樣化,蜘蛛絲也被賦予更多的用途。最典型的例子是篩疣類的的渦蛛(Uloborus sp.)和無篩疣類的鬼蛛(Araneus sp.),二者都會結典型的圓網,且都具有黏捕功能的絲,但是絲的構造和黏捕的方式完全不同。鬼蛛的黏絲是由二股蛋白質的中心絲外面覆蓋一層黏液而成。黏液易吸水,而形成一個個的黏球掛在蛛絲上,部分蛛絲亦收縮纏繞在黏球內。這種構造使鬼蛛的絲具有黏性和伸縮性,使網能夠緊繃,抵抗風的吹襲,以及抵消獵物撞網和掙扎的力量。而渦蛛的絲則是在中心絲外面纏繞許多更細的絲所成。這些細絲是經由第IV步足的櫛器從篩板抽出的,並在抽出過程中預拉使之強化及靜電處理。這種絲的黏性是透過蜘蛛絲本身的靜電力、昆蟲的吸附構造,以及獵物體毛與細絲的糾纏形成的。二者絲的構造完全不同,但是有相同的網形和功能,是蜘蛛絲和網的一種趨同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