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H. Wendl.
俗名:棕樹,Chinese Fan Palm, Windmill Palm。
形態特徵:常綠小喬木,幹直立,高可達7∼20m,徑10∼15㎝,常包有舊葉葉鞘及纖維質之棕皮。葉殆圓形,徑2.5∼4m,裂片30∼50枚,長60∼100㎝,每隔數裂片即具一開裂特深者;葉柄長45∼100㎝,邊緣有刺。肉穗花序著於葉鞘下方;花雜性,略帶黃色。核果球形或略心形,徑0.9∼1.2㎝,熟時黃色至略紫黑色,被白粉。
生態/分布:原產中國大陸。
用途/解說:鞘部棕皮可作為棕索、刷子、掃帚,種子可作念珠,具經濟價值,栽培歷史悠久。唐、杜甫:「蜀門多棕櫚,高者十入九」。宋、梅堯臣:「青青棕櫚樹,散葉如車輪」,可得而知。種子及棕皮亦入藥,味苦,性平,無毒;種子有止瀉、養血之效,棕皮則收澀、止血。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