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


5.Selaginella heterostachys Bak. 姬卷柏(彩圖25)
 

無明顯主軸,營養葉排列疏鬆。孢子囊穗卵圓形、不分枝,或長條型、具分枝,具腹背性,轉置。
分佈日本、中國,臺灣低海拔山區可見,數量稀少。

6.Selaginella involvens (Sw.) Spring 密葉卷柏(彩圖24)
 

主莖直立,約40cm高,主軸上的小葉貼伏莖上,四列小葉不並排。
分佈韓國、日本、琉球、印度、中國大陸,臺灣全省低海拔山區有之。

7.Selaginella labordei Hieron. ex Christ 玉山卷柏
 

直立,具明顯柄狀構造,孢子囊穗近四面體。
分佈中國大陸及臺灣,中海拔山區可見。

8.Selaginella leptophylla Bak. 膜葉卷柏(彩圖27)
 

直立,基部分支多,成叢狀。孢子囊穗窄,近四面體型。
主要分佈在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地區。

9.Selaginella mollendorffii Hieron. 異葉卷柏(彩圖23)
 

主莖直立,約55cm高,主軸上的小葉貼伏莖上,四列小葉不並排,孢子囊穗四面體形。
分佈中國大陸、日本、菲律賓,臺灣全省低海拔山區可見。

10.Selaginella nipponica Fr. & Sav. 日本卷柏(彩圖31)
 

營養葉匍匐,直立枝上才有孢子葉,孢子囊穗疏鬆,孢子囊穗頂生於直立枝末端。
分佈日本、中國大陸,在臺灣僅見於南投溪頭。

11.Selaginella pseudonipponica Tagawa 擬日本卷柏
 

匍匐性,無明顯主莖,節間緊密,孢子囊穗同型或二型,分叉,具腹背性。
二型之孢子囊穗雄穗細長,小葉同型,排列鬆散,雌穗粗短,小葉二型,排列緊密。植株多少呈紅色,石灰岩植物。
Tagawa (1973)認為DeVol (1966)所採自花蓮 (實際上該標本採自溪頭,而所繪之圖似來自其它標本)的標本,和 Franch所認為的S. nipponica不同,且認為該份標本應和在花蓮一帶所採的相同,並命名為S. pseudonipponica。然Tagawa並未提及其是否檢視 DeVol所提及之標本,此可能是因為DeVol(1966)並未列出引證標本所致,故Tagawa僅能就所繪圖判斷,進而認為臺灣僅有 S. pseudonipponica,而無 S. nipponica。1976年出版之臺灣植物誌仍沿用DeVol(1966)之見解,並未對此加以處理。
筆者於1985年的研究中,曾經提及此一問題,事實上,S. nipponica S. pseudonipponica都存在於在臺灣,其營養時期的植株頗為相似。然而兩者之孢子囊穗和生長環境有極大之差易, S. pseudonipponica的孢子囊穗緊密排列,且生活在石灰岩環境中; S. nipponica則是生活在潮濕的一般土壤之中,且孢子葉排列極為疏鬆,幾乎和營養葉一樣。
此外,筆者發現於蘇澳太白山所見卷柏和太魯閣地區所採者相似,但太白山所採者節間明顯較短,全株火紅色,且孢子囊穗同型。

12.Selaginella remotifolia Spring 疏葉卷柏(彩圖30)
 

匍匐性,無明顯主莖,小葉疏鬆,主軸上四列小葉不並排,孢子囊穗四面體形。
分佈日本、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尼、馬來亞,臺灣則見於中海拔山區。

13.Selaginella repanda (Desv.) Spring 高雄卷柏
 

主莖直立,8~30cm高,散生,主軸上的小葉排列緊密,和分支同,孢子囊穗四面體形。
分佈印度、爪哇、菲律賓、中國大陸和琉球等地,臺灣中南部低海拔地區可見。

14.Selaginella satakeana Koidz. 狹穗卷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