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 -


  

(1).關於Plagiogyria mastumutaeana Makino
Ching(1958) 認為 P. mastumutaeana Makino 此一被認為是日本的特有種,可能在臺灣存在,但是並未引證認何標本,僅述及係根據伊藤洋氏(應為伊藤武夫)的臺灣植物圖說。而臺灣地區首先 使用P. mastumutaeana Makino者為Hayata,Makino認為Hayata所指者和P. mastumutaeana Makino不盡相同,而發表新名為P. hayatana Makino,此在DeVol(1972) 認為係P. dunnii Copel之同物異名,由 臺灣之瘤足蕨標本中並未見到和P. mastumutaeana Makino描述相同者,因此,可能是伊藤武夫從Hayata的記錄中,認為臺灣具有此一種類。由以上之推論,臺灣並無P. mastumutaeana Makino

  

(2).關於Plagiogyria tenuifolia Copel.
Ching(1958) 認為臺灣有 P. tenuifolia Copel. 然未引證任何標本或採集地點,在臺灣有關瘤足蕨的研究中,未見對此一學名之處理,亦未見合於所描述且能 和相似種類 P. dunnii 區分之標本。

 2.Plagiogyria euphlebia (Kunze) Mett. 華中瘤足蕨(彩圖104)
  

Plagiogyria euphlebia (Kunze) Mett. var. grandis (Copel.) DeVol
具小葉柄,葉背和葉面同色,頂羽片基部有1~2對裂片。
分佈韓國、琉球、日本、中國大陸、菲律賓,臺灣見於中海拔地區。

 3.Plagiogyria formosana Nakai 臺灣瘤足蕨(彩圖103)
  

Plagiogyria glauca (Blume) Merr. var. philippinensis Christ
具小葉柄,葉背白色,頂羽片同側羽片。
臺灣特有種,見於中海拔地區。

 4.Plagiogyria japonica Nakai 華東瘤足蕨
  

不具小葉柄,葉背和葉面同色,頂羽片基部有1~2對裂片。
分佈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琉球、北印度,臺灣見於中海拔地區。

 5.Plagiogyria koidzumii Tagawa 小泉氏瘤足蕨
  

具小葉柄,葉背和葉面同色,頂羽片基部有1~2對裂片,羽片突尖。
分佈琉球及臺灣,本島僅見於南投清水溝。

 6.Plagiogyria parva DeVol 小瘤足蕨
  

不具小葉柄,葉背和葉面同色,頂羽片羽裂、漸縮,羽片卵圓形至圓形。
P. parva DeVol之Type係中村泰造1940年在花蓮木瓜山採的(4487),未找到本種之原始發表。

 7.Plagiogyria rankanensis Hayata 瘤足蕨(彩圖100)
  

Plagiogyria adnata (Blume) Bedd.
不具小葉柄,葉背和葉面同色,頂羽片基部有1~2對裂片。
分佈北印度至菲律賓、日本,臺灣見於中海拔地區。

 8.Plagiogyria stenoptera (Hance) Diels 耳形瘤足蕨(彩圖101)
  

不具小葉柄,葉背和葉面同色,頂羽片羽裂、漸縮,基羽片漸縮成耳狀。
分佈日本、琉球、中國、越南、菲律賓,臺灣見於中海拔地區。

 15 .田字草科 Marsileaceae

 具長匍匐狀且二叉之根莖,可不斷延伸,常成片蔓生。葉絲狀或十字裂成四片,呈「田」字型。幼葉卷旋,小葉全緣或多裂,葉片晚上會褶疊、下垂。
 臺灣僅1屬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