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年生或多年生挺水或浮葉性草本。單葉,互生,圓心或腎形,上表面綠色,下表面帶淡紫紅色,具長柄,無托葉。花兩性,各部5數,單生或排成各類花序;花萼分離或合生;花冠5裂,基部合生;雄蕊5,與花瓣互生;子房1室,上位或半下位。蒴果不開裂。 |
|||
種檢索表
|
|||
1. 花黃色 2. 莖具分枝,每節常具2花,種皮表面具網紋…………………1. N. aurantiaca 2. 莖不分枝、葉於頂端對生,每節具2花以上,種子扁平…………*N. peltata 1. 花白色,少至多數,於節處簇生 3. 葉下表皮光滑,花冠裂片具緣毛,種子橢圓形…………………2. N. coreana 3. 葉下表皮粗糙具顆粒狀小突起。 4. 花冠裂片邊緣全緣,種子球形…………………………………3. N. cristata 4. 花冠裂片邊緣及上表面具鬚毛,種子闊長橢圓形………………4. N. indica 註: *表示於內文中出現的種類 1. 黃花莕菜(金蓮花) Nymphoides aurantiaca (Dalz.) O. Kuntze 莖圓形,節上無不定根,每節2片葉;葉圓形,直徑約4.5 cm,基部深心形;葉柄長3-9 cm。花於節上常2朵,花梗長1.5-4.5 cm;花萼裂片5,長0.3-0.6 mm;花冠黃色,每裂片長約1 cm,稀疏鬚毛緣。蒴果近球形,直徑約6 mm;種子10-15,光滑,直徑約0.5 mm,具小網紋,無乳頭狀突起。 黃花莕菜主要分布於印度西部與斯里蘭卡,但在整個中國大陸尚未有任何記錄,臺灣的黃花莕菜目前唯一的引證標本為採自宜蘭大溪,其鑑定是否正確仍有待查證。 臺灣是否產有「黃色花」的莕菜,長久以來因毫無野生族群可尋而難以解答。歐亞大陸東部與印度次大陸北部最常見的「黃花」莕菜一般被視為「莕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