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 -


   分佈菲律賓、泰國,臺灣在蘭嶼普遍可見,恆春半島則有零星分佈。
 4.Angiopteris somai (Hayata) Kuo 臺灣原始觀音座蓮(彩圖46.47)
  Archangiopteris henryi Christ & Gies. var. somai (Hayata) Tagawa
  

葉50~85cm長,柄長20~60cm,具關節,基部具鱗片。葉緣不平整,不為鋸齒緣,不具回脈。
臺灣特有種,產於臺北烏來及南投蓮花池。

2.Marattia 觀音座蓮舅
 

 三回羽狀複葉,側脈明顯,單一不分叉,羽片邊緣鋸齒。孢子囊群外有保護構造,形成孢子囊果, 其孢子囊側壁合生,每個孢子囊含1000-2000個孢子。
 臺灣僅1種。

 1.Marattia pellucida Presl 觀音座蓮舅(彩圖53)
   植株2m長,最末裂片6~10cm長,1~1.5cm寬,葉緣鋸齒,且每一脈對應一齒。回脈長,幾乎接近中肋。
分佈菲律賓,在臺灣僅見於蘭嶼紅頭山山頂。



 8. 紫萁科 Osmundaceae

 地生性,不具鱗片,游離脈。孢子囊位在脈的四周,絕不在葉面上,孢子葉不具葉肉,羽片和主軸之間具有關節,臺灣計有1屬4種。

1. Osmunda 紫萁屬

種檢索表
 1.一回羽狀複葉 .......................................................... 1.粗齒革葉紫萁
 1.二回羽狀深裂或二回羽狀複葉 ...................................................... 2
 2.二回羽狀複葉,葉片幾近圓形 .............................................. 4.紫萁
 2.二回羽狀深裂,葉片長形 ............................................................... 3
 3.營養葉及孢子葉兩型,主要生長在霧林帶之沼澤濕地 ....................................................................................... 2.分株假紫萁
 3.孢子葉僅基部羽片形成孢子羽片;屬於海拔3000m的高山草原植物 .............................................................................. 3.臺灣絨假紫萁
 1.Osmunda banksiaefolia (Presl) Kuhn 粗齒革葉紫萁(彩圖56.57)
   直立莖,一回羽狀複葉,革質,葉緣鋸齒,羽軸側脈多次分支。
常綠性,羽片和主軸之間具有關節,羽片和主軸有明顯的界線,但不具功能。長孢子的葉子是在葉子基部的數對羽片,孢子葉上不具孢子囊之羽片,其外觀和營養葉的羽片同。
分佈菲律賓、中國大陸、日本、琉球,在臺灣低海溪澗旁常見。
 2.Osmunda cinnamomea L. 分株假紫萁(彩圖54.55)
   兩形葉,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全緣,因地下部份二叉,地上部份看似兩株並生,故名。落葉性,羽片和主軸之間具有關節,葉倒披針形。
沼澤至濕地植物。
分佈韓國、日本、中國大陸,目前臺灣僅見於宜蘭草埤。
 3.Osmunda claytonianta L. 臺灣絨假紫萁(彩圖58.59)
  

落葉性,羽片和主軸之間具有關節,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全緣,長孢子的葉子是在葉子基部的數對羽片,孢子葉上不具孢子囊之羽片,其外觀和營養葉的羽片同。
分佈喜馬拉雅山區、中國西南、韓國、日本,在臺灣高海拔地區芒草原中零星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