ˉˉ按行政院所公告之「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淡水
河口保護區北界省道台2號公路及大度路,南臨蘆洲鄉堤防、縣道103號公路及省
道台15號公路;東至關渡平原及台北市蔬菜專業區
東緣,西抵淡水河口及其附近之沙崙與八里海水浴場。保護對象以
紅樹林生態系為主。淡水河口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之自然保留區
有三處,分別為竹圍附近的「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關渡堤
防外的「關渡自然保留區」及八里鄉的「挖子尾自然保留區」。另
淡水河中興橋至華中橋間,河面寬廣,泥灘平闊,亦有草澤植物零
星分布,是雁鴨的渡冬地,台北市政府亦於1993年依野生動物保育
法,將本區劃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以保護此地溼地景觀及水鳥
。
1. 竹圍紅樹林
ˉˉ竹圍之大部分河灘地為水筆仔純林,面積約為60公頃,是全台灣
分布最北、面積最大的水筆仔林,生長良好,高大茂密,已公告為
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水筆仔是一種胎生植物,具特異的形態
與生理適應,能生存於高鹽度、水澤、軟泥環境中,又孕育多種野
生動物,因此竹圍紅樹林成為最佳戶外教室。
ˉˉ隨著地貌的變遷,小部分已成為潮水不易到達的淤沙地,優勢
植物為白茅、鹽地鼠尾粟、蘆葦等,亦有冬青菊、苦藍盤、五節芒
等入侵,或終將自然演替為非紅樹林之群落。

竹圍之水筆仔與潮溝景觀。
2. 挖子尾紅樹林
ˉˉ挖子尾自然保留區涵蓋挖子尾附近、淡水河左岸、省道台15號
公路以北之紅樹林生長區域。 淡水河出口左岸凹灣與挖子尾排水匯
合,形成溼泥環境,正適合紅樹林生長。
ˉˉ區內南半部為水筆仔純林,林相茂密,林緣有黃槿、林投等,
且水筆仔幼苗尚不斷地向周邊之軟泥地拓展。 積留於本區之垃圾廢
物較竹圍紅樹林少,更適合作為教育用途。

挖子尾紅樹林(水筆仔)。
3. 關渡沼澤
ˉˉ關渡自然保留區包括關渡渡口以東,關渡平原防潮堤以南,基
隆河右岸之沼澤區。它正位於基隆河和淡水河的交匯處,上游攜帶
下來之泥沙與有機物大量沉積,形成沼澤環境。草澤植物於每年秋
季枯死後,在沼泥中慢慢腐爛分解成有機細屑,供養許多生活在泥
沼地的小動物及魚、蝦、蟹類,此正是水鳥所嗜食之食物,因此關
渡沼澤成為賞鳥勝地。

關渡紅樹林(水筆仔)。
ˉˉ關渡沼澤原來的優勢植物是蘆葦與鹹草,水筆仔原先只有少量
生長於西端之淡水河岸, 經不斷地向草澤入侵拓殖,迄今已形成數
十公頃水筆仔純林。按此趨勢,或終將全面由草澤自然演替為紅樹
林。
ˉˉ關渡堤岸內的部分廢耕農地已演替為淺水草澤, 主要植物有蘆
葦、鹹草、水燭、巴拉草、雙穗雀稗等。這一個地區約57公頃,是
台北市政府籌建中的「關渡自然公園」。

關渡草澤(蘆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