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鑑定手冊 >>  保育類昆蟲鑑視參考圖冊 >> 內容瀏覽
學名
Parnassius apollo (Linnaeus, 1758)
中名
阿波羅絹蝶、太陽神絹蝶
分類
鳳蝶科(Papilionidae),絹蝶亞科(Parnassiinae),絹蝶族(Parnassiini)
特徵
雄蟲翅呈乳白色,翅脈為灰黃色,前翅外緣具寬闊之半透明帶,有不規則之黑色亞外緣,中室外具有兩橫列黑斑,中室端和中部各具一個大黑斑,後緣具一個黑色臀斑,翅基黑色,後翅正面亞緣黑帶斷裂為六個黑斑,前緣及中部各有一黑環,內有大紅斑,基部和內緣基半部呈黑色,外方有兩個並列的黑色臀斑。雌蟲翅紋近似雄蟲,但翅面較黃。本種在亞洲之近似種為天山絹蝶(Panassius tianschanicus),但前翅正面無紅斑。本圖鑑僅圖示中歐(圖1)產標本。
分布
以往廣布於歐亞大陸至亞洲西部之新疆地區,然而目前僅局限於分布範圍內少數棲地。本種之亞種名繁多且分類混亂,根據Kaabak et al. (1997)之意見,本種各有效亞種及其之分布如下: Parnassius apollo finmarchicus Rothschild, 1909-北歐 Parnassius apollo democratus Krulikowky, 1906-中歐 Parnassius apollo rosenius Fruhstorfer, 1923 Carpathians Parnassius apollo limicola Stichel, 1906-烏拉山脈 Parnassius apollo alpherakyi Krulikowsky, 1906-阿爾泰山脈 Parnassius apollo merzbacheri Fruhstorfer, 1906-天山山脈北部 Parnassius apollo meinhardi Sheljuzhko, 1924 -西西伯利亞 Parnassius apollo sibirica Nordmann, 1851-東西伯利亞 Parnassius apollo hesebolus Nordmann, 1851-Transbaikalia, Yakutia Parnassius apollo suaneticus Arnold, 1909-大高加索地區 Parnassius apollo kashtschenko Sheljuzhko, 1908-小高加索及亞美尼亞地區
棲地與生態
本種為典型之冰河期孓遺物種,主要分布於750-2000m之區域。幼蟲以景天科(Crassulaceae)之佛甲草屬植物(Sedum spp.)為食。一年一代,並以卵期越冬。棲地型態以礫岩地形為主。本種在部份地區與天山絹蝶形成雜交帶。
保育現況
本種雖然為CITES首先列入第二類的無脊椎動物,但本種在歐亞大陸早已呈全面性的衰退,由於本種長期以來為昆蟲標本貿易之重要對象,因此在許多國家,過度獵補皆成為本種絕滅的主要因素。此外,歐洲國家(如巴伐利亞地區、波蘭及西班牙)的造林亦大量破壞絹蝶的棲地。北歐的酸雨亦被認為是造成整個斯堪地納維亞半島產阿波羅絹蝶滅絕的主因之一。目前本種已有許多亞種絕滅,如法國的二個亞種以及東德的族群。在北歐,已有許多機構進行復育及野放,但本種分布的東限-新疆天山地區族群,目前雖屬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第二級動物,但其相關生物學尚無進一步的報導。

阿波羅絹蝶中歐地區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