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鑑定手冊 >>  保育類昆蟲鑑視參考圖冊 >> 內容瀏覽
學名
Cheirotonus macleayi formosanus Ohaus, 1913(圖173-174)
中名
台灣長臂金龜
分類
金龜子科(Scarabaeidae),長臂金龜亞科(Euchirinae)
特徵
大型甲蟲,體長7-11cm,雄蟲前肢甚長,達6-8cm,雌蟲前肢較短,僅5.5cm;體色暗褐色有光澤,頭盾中央下凹,邊緣上翹,外角各有一為突;前胸背中央有一縱溝,外緣呈細鋸齒狀,密佈小刻點,翅鞘散佈大小不一的茶褐色斑紋;腹面密佈褐色短毛,以腹部末端最長, 分布:臺灣。分布於本島中低海拔闊葉林或針闊葉混合林帶。
分布
臺灣。分布於本島中低海拔闊葉林或針闊葉混合林帶。
棲地與生態
本種於本島棲息於中低海拔之原始闊葉帶,成蟲多半出現於夏季,具趨光性。野外之詳細生活史及生物學資料尚待研究。但其人工飼養記錄可參照余及朱(1993)。雌蟲於七月中旬後產卵於朽木屑中,幼蟲期約一年,幼蟲於產卵後隔年之秋季化蛹於蛹室內,蛹之越冬期至卵期後第三年之春夏交會時期。幼蟲期約為十三個月,蛹期則約七個月。於野外取食何種闊葉樹之朽木尚待確認。
保育現況
本種主要之保育問題來自於臺灣中低海拔森林之大規模破壞,以及人為之商業採集。雖有少數民間愛好者進行人工飼養,但目前仍無法遏止大量且無限制之採集行為對此種大型甲蟲造成更大之威脅。此外,於網路上尚可發現部份國內外網站販售本種之成蟲活體或標本。同屬之彩臂金龜Cheirotonus gestroi Pouillaude亦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第二級之物種。
註:小林裕和於1983年曾認為本島產亞種為Cheilotonus macleayi jansoni Jordan, 1898,實際上詹森氏長臂金龜Cheilotonus jansoni應為一獨立種,且與臺灣長臂金龜所屬之馬氏長臂金龜分屬不同種群。另有部份學者(如Mizunuma, 1999)認為臺灣長臂金龜為一獨立種,但本書中暫不採用。

台灣長臂金龜之卵粒

台灣長臂金龜之幼蟲

台灣長臂金龜之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