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鑑定手冊 >>  保育類昆蟲鑑視參考圖冊 >> 內容瀏覽
學名
Dorcus formosanus Miwa, 1929
=Dorcus curvidens formosanus Miwa, 1929
中名
台灣大鍬形蟲
分類
鍬形蟲科(Lucanidae)
特徵
本種雄蟲體長約2.4-7.8cm,雌蟲約3.3-4.7cm,雄蟲大顎粗短內彎,中央內齒尖銳,大型個體向上前方突出,小型個體則較粗短,中小型個體翅鞘出線小刻點,行成平形之縱向條紋,雌蟲之翅鞘具有明顯之刻點,但呈線溝槽狀之條紋。
分布
廣泛分佈全島之中低海拔山區。
棲地與生態
本種主要棲息於本島中低海拔之闊葉林或針闊混合林中,成蟲多於每年四至八月份出現,於夜間具有趨光性。本種之幼蟲於朽木中生活,幼蟲形態可參照張(1993)。成蟲形態可參照張(1993)、王(1994)及Mizunuma and Nagai (1994)。
保育現況
本種之大型雄性個體遭受龐大之捕獵壓力,根據Kawano (1997),大顎愈大之鍬形蟲個體與種類在飛行相關構造之形態投資較少,個體或大顎愈大之鍬形蟲之飛行擴散能力亦較小型或短顎型個體為差,因此過度選擇性地捕獵大型雄性個體,是否可能造成部份高價位鍬形蟲基因庫之立即性損失有待進一步之研究。
註:水沼及永井(1994)認為臺灣大鍬形蟲為彎角大鍬形蟲Drocus curvidens之臺灣亞種。

台灣大鍬形蟲之大型雄性個體

台灣大鍬形蟲之雌蟲

台灣大鍬形蟲之幼蟲

台灣大鍬形蟲之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