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eolesthes oenochrous Fairmaire, 1889(圖183-184)
|
中名 霧社血斑天牛、霧社深山天牛
|
分類 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亞科(Cerambycinae),天牛族(Cerambycini)
|
特徵 成蟲體長約4-6.5cm,體呈紡錘形,體黑色,體背具血紅色斑紋;頭部、前胸背面及翅鞘均密生紅色天鵝絨狀短毛。雄蟲觸角約為體長的一點五倍,而雌蟲觸角卻未達翅端。足細長,脛節具二枚被金黃色微毛的小型距,腹面呈黑色,前四腹節後緣具紅褐色橫帶。
|
分布 臺灣本島以中北部山區為主,並分布華南地區與越南及寮國北部山區。
|
棲地與生態 本種天牛主要分布於臺灣中北部中低海拔之闊葉林內,成蟲於白天出現,多半分布於其寄主山櫻花之週邊區域,幼蟲蛀食山櫻花,常使其產生流膠等病變,部份採集者認為幼蟲期長達四年,但張及何(1996)則推測為二年,其生態相關報導可參照何及姜(1996)。至於本種之寄主是否僅限於山櫻花Prunus campanulata或可擴及其它櫻屬或近緣屬植物,則尚待研究。
|
保育現況 本種因發生期短且多半集中於櫻樹林中,因此容易遭受大量捕捉,筆者曾於霧社山區見學生或民眾於產季時逐樹搜尋本種天牛之蟲孔並大量捕捉,然目前並無具體之保育措施。
|
註 註:部份圖鑑上使用之學名組合Neocerambyx (Hemadius) oenochrous乃根據不同學者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