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arabus (Coptolabrus) nankotaizanus Kano, 1932(圖186-189)
|
中名 台灣擬食蝸步行蟲、南湖擬食蝸步行蟲
|
分類 步行蟲科(Carabidae)
|
特徵 體色亮麗,長度約6cm。頭部背方為金屬紅色或藍綠色,前胸背板為紅或黃褐色,翅鞘則呈黑色或暗綠色。翅鞘上密佈長形點刻,翅緣具藍綠色或黃褐色之條紋,均具金屬光澤。個體變異極大。本種之近似種為產自華西之巫山擬食蝸步行蟲(Carabus (Coptolabrus) ishizukai Deuve et Ohshima, 1990)及華北之長陽擬食蝸步行蟲(Carabus (Coptolabrus) principalis Bates, 1889)。
|
分布 全島各地中高海拔山區及花東部份平原地區。
|
棲地與生態 本種目前較常被補獲之地區多為闊葉森林之底層,成蟲取食腐肉或捕食其它小動物,幼蟲棲息於森林底層之腐植質中。亦為捕食性,相關生物學研究仍相當缺乏且未見正式發表之文獻。
|
保育現況 本種目前在局部地區尚屬常見之步行蟲,但其商業捕獵壓力甚大且易於誘引,若加上棲地破壞因素,本種仍有族群快速衰退之可能。本種之近緣種拉布甲Carabus (Coptolabrus) lafossei Feisthamel及另一亞屬之碩步甲Carabus (Apotomopterus) davidis Deyrolle et Fairmaire亦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第二級之物種。
|
註 註一:本種目前記有六亞種(或合法名):原名亞種ssp. Nankotaizanus記載於南湖大山、"下村氏"亞
種ssp. Shimonoyai Kurosawa et Kudo採自拉拉山、"三輪氏"亞種ssp. Miwai Kurosawa採自"臺灣中部
"(模式標本購自台北之標本商)、"臺灣"亞種ssp. Taiwanicus Kryjanovski採自知本、"波氏"亞種ssp.
Poschingeri Korell採自"台北"(標本亦購自職業採集人),而"瘤背"亞種ssp. Inopinatus Mandl採自卑
南主山,然而各亞種名之模式標本系列確實採集地、各亞種名之有效性與應用範圍、分布界限以及
形態區隔仍有相當大之疑點,有待全面檢討。Deuve (1997)則建議將所有亞種合併,並指出所謂"
三輪氏"亞種採集地為"臺灣中部八仙山至阿里山"之廣大地區,甚為可疑。
註二:野生動物保育法名錄中僅列入三輪氏亞種,本書建議在本種分類學問題釐清前,將全種列入
保護。
註三:本圖鑑採用多數步行蟲研究者之意見將Coptolabrus視為Carabus之亞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