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gehana maraho (Shiraki & Sonan, 1934)
|
中名 寬尾鳳蝶、闊尾鳳蝶
|
分類 鳳蝶科(Papilionidae),鳳蝶亞科(Papilioninae),鳳蝶族(Papilionini)
|
特徵 大型鳳蝶,展翅15-20公分;頭、胸、腹全呈黑色。前翅寬闊,外緣微呈弧狀,後翅略
呈平行四邊形,外緣呈大波狀,具大型葉片狀尾突,而M3、Cu1脈貫穿此尾突。雄蟲前翅底色呈褐
色,除外緣之外散佈有黃色鱗,中室內有4條暗色斜條,各翅室內有暗色橫條。後翅底色呈黑色,
常綴有少許藍色亮鱗,前緣大半呈淺褐色,而中室及各室內側共同組成一片大塊的顯著白斑。各室
外緣有亮麗的U字型紅色紋,在肛角者呈環狀。雌蟲除了翅略為寬闊之外,色彩、斑紋與雄蟲相似。
翅腹面色彩、斑紋類於背面,但色彩稍淡。
|
分布 台灣特有種,目前已確認之採集地多半位於嘉義縣以北,據楊及曾(1992)之調查,本種較著名之產地為新竹縣之觀霧臺灣擦樹保護區、宜蘭縣之棲蘭、四季、太平山之台灣擦樹保護區以及臺中縣佳陽、畢祿溪等地。
|
棲地與生態
本種目前可靠之分布地區為臺灣之中北部及東部,臺灣南部如阿里山之族群雖可能存 在,但無可靠之證據標本可供查證。本種幼蟲僅攝食樟科之台灣擦樹(Sassafras
randaiensis) (廖, 1967、1969;濱野,1987;內田,1991;林,1994;李、王,1997)。由於擦樹為陽性先趨樹種,
故多分布於海拔約800-2000m之向陽陡坡面,成蟲每年出現於四月至八月,五十嵐與福田(1997) 認為本種一年有兩世代,但卵從五月下旬至八月下旬連續出現,詳細世代數不詳。卵一般產於成葉
中肋附近,但亦有少數產於新芽、幼葉上,卵呈淡綠色或黃白色,球形。幼蟲棲息於葉表,一至四 齡褐底白斑,作鳥糞狀,終齡幼蟲體色呈淡綠色,胸部有眼紋,腹部有褐色斑塊,其上有紫色細線。
雄蟲多半遠離擦樹林至溪谷中吸水,而雌蟲則多半緩慢飛行於樹冠或森林邊緣,並吸食馬鞭草科、 安息香科及虎耳草科等植物之蜜源。有關本種之基礎生物學資訊及野外觀察請參見Liao(1967)、
Yang(1967)、楊及曾(1992及1996)、及林(1994)。
|
保育現況 本種目前仍有相當程度之非法捕獵壓力,此種捕獵及收購壓力甚至來自當地駐警或部份假學術研究名義進行商業採集之人士。除大量採集聚集吸水之雄蟲外,人為採卵行為對部份特定地區族群(如北部橫貫公路西村至池端段)已造成重大影響並干擾寄主植物幼木之生長。
|
註 註:與本種與親緣關係最近之大陸寬尾鳳蝶A. elwesi (Leech)主要區別是本種後翅的紅斑遠較大陸寬尾鳳蝶為大而鮮明,後翅的白斑亦較大陸寬尾鳳蝶的白斑型為寬廣,另外,本種的翅形較大陸寬尾鳳蝶為寬闊,兩者之間的關係尚未詳細探討。由於兩者呈異域分佈(allopatric distribution)、幼生期形態雷同、食性近似,D' Abrera (1982)及部份中國大陸學者將本種視為大陸寬尾鳳蝶的亞種,但應進一步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