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 Tibia fusus (Linnaeus, 1758)長 鼻 鳳 凰 螺
|
中文俗名 長鼻螺。
|
英文俗名 Shin-bone Tibia。
|
分類 腹足綱Gastropoda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鳳凰螺科Strombidae
|
外殼特徵 長鼻鳳凰螺殼形與一般的鳳凰螺不同,屬於長形,螺層與錐螺類似,但其前水管向外延伸,如一長象鼻,故名長鼻鳳凰螺。顏色為土黃色,具咖啡色的殼皮,殼上有明顯的縱螺肋(愈近殼頂愈明顯)及近殼口處的體螺層有明顯的橫肋環紋。殼口為一長葉形,殼口內為白色,在殼口外唇的前方有一凹陷處特稱為“鳳凰螺缺刻”(Stromboid notch),這是本科的特徵,外唇上還排列有五個短棘。口蓋為一角質,形狀與殼口相似。
|
生態環境 鳳凰螺科大部分都喜歡生活在熱帶溫暖珊瑚礁海域,在珊瑚礁或附近的淺海中爬行,以藻類及有機物為主食。長鼻鳳凰螺則生活在較深的海底砂泥中。
|
分布 大多分布在全世界的熱帶的淺海,在臺灣的西南沿海,東港及中洲漁港常在拖網漁獲中發現。
|
備註 筆者重新整理臺灣的鳳凰螺科有四屬四十六種(含六亞種),其中較具食用經濟價值的有長鼻鳳凰螺Tibia fusus(Linnaeus, 1758)與紅嬌鳳凰螺Strombus luhuanus(Linnaeus, 1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