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鑑定手冊 >>  台灣經濟性貝類研究參考圖冊  >> 內容瀏覽
全名
Nerit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漁 舟 蜑 螺
中文俗名
畚箕螺、錦蜒螺。
英文俗名
Ox-palate Nerite。
分類
腹足綱Gastropoda原始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蜑螺科Neritidae
外殼特徵
貝殼呈現半球形,螺塔低平,體螺層佔絕大部份,殼表有細縱紋肋,但縫合線淺而不明顯。殼表黑色底,有大小不一的白色雲斑或條紋,偶而有淡紅色條紋。殼口面寬平,殼口半圓形,呈現白色微黃,軸唇處的滑層發達,有三個左右的小齒突起,另有大小不等的顆粒密布。口蓋為石灰質,呈現半圓形,內側有一鉤狀突起能強而有力地將口蓋封閉於殼口上,以防鳥類、甲殼類或其他動物的侵襲。
生態環境
棲息在潮間帶的岩礫底,常常是群聚在一起,以微小的藻類為食,夜間比較活動。夏秋之間,常在石礫上產下許多細小的卵囊。所產下的卵囊為橢圓形或圓形,白色或淡黃色,直徑約為二毫米,經過數週即可孵化。
分布
分布於臺灣北部海岸、東北角海域、東部、南部的岩礁區及各離島的岩礁海岸。
備註
臺灣的蜑螺科有一屬十六種(Lai 1977),其中以漁舟蜑螺Nerit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數量較多,通常以鹽漬處理作為食用。